平均數(shù)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有廣泛用途的概念,在日常生活中,經(jīng)常會聽到這樣一些名詞:平均氣溫、平均降雨量、平均產(chǎn)量、人均年收入等。加權平均數(shù)是 不同比重數(shù)據(jù)的平均數(shù),是把原始數(shù)據(jù)按照合理的比例來計算。在實際問題中,當各項權不相等時,計算平均數(shù)時就要采用加權平均數(shù),當各項權相等時,計算平均 數(shù)就要采用算數(shù)平均數(shù)。算術平均是加權平均的一種特殊形式。
加權平均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見的一種現(xiàn)象,因此也是行測的一個重要考點。行測考察加權平均的基本模型是把總體分為比重不同的兩個部分,考察每個部分的權重、平均數(shù)與總體平均數(shù)之間的關系。
加權平均的題型有兩個考點:一、總體平均數(shù)介于兩部分的平均數(shù)之間。二、總體平均數(shù)值的大小跟兩個部分絕對量的比例相關(即十字交叉解題)。
例1、A、B兩山村之間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,相距60千米。郵遞員騎車從A村到B村,用了3.5小時;再沿原路返回,用了4.5小時。已知上坡時郵遞員車速是12千米/小時,則下坡時郵遞員的車速是( )
A、10千米/小時 B、12千米/小時 C、14千米/小時 D、20千米/小時
解析:考察的是山坡行程問題,需要抓住山坡行程問題的核心要點,就是兩個上坡的路程之和是總路程,兩個下坡的路程之和也等于總路程,然后根據(jù)行程問題的核心公式:“時間=路程÷速度”可求出答案。
然而在這題中,有“A、B兩山村相距60千米,郵遞員騎車從A村到B村,用了3.5小時”可求出郵遞員騎車從A村到B村的“簡單”速度 為:60÷3.5≈17(千米/小時)。再根據(jù)上坡時郵遞員車速是12千米/小時,可得下坡時郵遞員的車速一定大于17,(加權平均思想)只有D選項可以 選。
例2、現(xiàn)有一種預防禽流感藥物配置成的甲、乙兩種不同濃度的消毒溶液。若從甲中取2100克,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濃度為3%;若從甲中取900克,乙中取2700克,則混合而成的溶液的濃度為5%。則甲、乙兩種消毒溶液的濃度分別為:( )
A、3% 6% B、3% 4% C、2% 6% D、4% 6%
解析:兩種溶液混合屬于不同比例的原始數(shù)據(jù)的平均數(shù)問題,根據(jù)加權平均的考點一:總體平均數(shù)介于兩部分的平均數(shù) (濃度)之間。得混合之后的平均數(shù)即濃度應該介于原來兩種溶液濃度之間,混合之后的溶液濃度為3%、5%,則原來兩者溶液濃度為大于5%,小于3%。可得 答案只能選C。
例3、某商店花10000進了一批商品,按期望獲得相當于進價25%的利潤來定價。結果只銷售了商品總量的30%。為盡快完成資金周轉,商店決定打折銷售,這樣賣完全部商品后,虧本1000元。問商店是按定價打幾折銷售的?( )
A、九折 B、七五折 C、六折 D、四八折
解析:該題總體是10000元的商品,被分割成比例不同的兩個部分:一部分是30%,另一部分為70%,各自的 利潤率不同,總體的利潤率為-10%。構成加權平均的題型,用加權平均的第二個考點解決:這批商品分兩個部分出售:30%的商品按25%的利潤來定價出 售,70%的商品打折后出售,最后總虧本1000元,即總利潤為-10%。設打折后出售的70%的商品的利潤率為x,可用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:
30%的商品 30% 25% -10%-x
╲ ╱
-10%
╱ ╲
70%的商品 70% x 35%
得方程:30%÷70%=(-10%-x)÷35%,解得x=-25%。
-25%是70%商品出售的利潤率,下面用特值法求所打折數(shù)。則:C(1-25%)÷C(1+25%)×10=6;答案選C。
加權平均是行測考題的重點題型,解題的首要步驟就是識別題型。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練習時能夠揭示隱藏的加權平均的關系,熟練掌握加權平均的兩個考點,快速實現(xiàn)解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