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:順風速度與逆風速度的比是:1500:1200=5:4
所以順風飛行與逆風飛行的時間比是:4:5
順風飛行的時間是:6×4/(4+5)=8/3小時
最多可飛出:1500×8/3=4000千米
【362】6個身高不同的人分成2排,每排3人,每排從左到右,由低到高,且后排的人比他身前的人高,問有多少種排法?
分析:
5種。窮舉發(fā)。6個人,為1,2,3,4,5,6,即(123,456)(124,356)(134,256)(135,246)(125,346)
1,5,6,三數(shù)固定,把2,3,4,在里面擺。此題在2001年一月份出現(xiàn)。
【363】甲、乙兩車同時從A、B兩地相向而行,在距A地80千米處相遇,相遇后兩車繼續(xù)前進,甲車到達B地、乙車到達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,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處相遇。求A、B兩地間的路程。
分析:甲、乙兩車從同時出發(fā)到第二次相遇,共行駛了3個全程,第一次相遇距A地8O千米,說明行完一個全程時,甲行了8O千米。兩車同時出發(fā)同時停止,共行了3個全程。說明兩車第二次相遇時甲車共行了:80×3=24O(千米),可以看出來甲車實際行了兩個全程少60千米,所以A、B兩地間的路程就是:(24O+6O)÷2=150(千米)可見,解答兩次相遇的行程問題的關鍵就是抓住兩次相遇共行三個全程,然后再根據(jù)題意抓住第一次相遇點與三個全程的關系即可解答出來。
【364】某人從甲地步行到乙地,走了全程的2/5之后,離中點還有2.5公里。則甲、乙兩地距離多少公里?
A.15; B.25; C.35; D.45;
分析:答案為B。全和的2/5處與1/2處相距2.5公里,這一段路程占全程的1/10;(1/2-2/5),則全程為:2.5÷1/10=25公里。
【365】在一本300頁的書中,數(shù)字“1”在書中出現(xiàn)了多少次?
A.140; B.160; C.180; D.120
分析:解題時不妨從個位、十位、百位分別來看,個位出現(xiàn)“1”的次數(shù)為30,十位也為30,百位為100。
【366】一個體積為1立方米的正方體,如果將它分為體積各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,并沿一條直線將它們一個一個連起來,問可連多長(米)?
A.100; B.10; C.1000;.10000
分析:答案為A大正方體可分為1000個小正方體,顯然就可以排1000分米長,1000分米就是100米??忌灰雎粤祟}中的單位是米。
【367】在1至1000這1000個自然數(shù)中,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數(shù)一共有多少個?
分析:能被5整除的自然數(shù)有多少個?
1000÷5=200;有200個。
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數(shù)有多少個?
1000÷11=90……10 ;有90個。
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數(shù)有多少個?
1000÷55=18……10 有18個。
所以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數(shù)的個數(shù)是:200+90-18=272個。
【368】有128位旅客,其中25人既不懂英語、又不懂法語,有98人懂英語,75人懂法語,請問:既懂英語、又懂法語的有多少人?
分析:從128位旅客中減去既不懂英語、又不懂法語的25人,剩下的128-25=103人中至少懂一門外語(懂英語或懂法語),懂英語的98人中包含了同時懂法語的人數(shù);懂法語的75人中也包含了同時懂英語的人數(shù);(98+75)人恰好比103人多出了既懂英語、又懂法語的人,所以既懂英語、又懂法語的人數(shù)=懂英語的人數(shù)+懂法語的人數(shù)-至少懂一門外語的人數(shù)。
解答:至少懂一門外語的人數(shù):128-25=103(人);既懂英語、又懂法語的人數(shù):98+75-103=70(人)
【369】 60名同學面向老師站成一橫排。老師先讓同學們從左到右按照1、2、3、4、……、59、60的順序依次報數(shù),再讓報數(shù)是4的倍數(shù)的同學向后轉,接著又讓報數(shù)是6的倍數(shù)的同學向后轉。請問:現(xiàn)在面向老師的學生還有多少名?
分析:由于兩次向后轉的學生最后還是面向老師,要想轉兩次必需既是4的倍數(shù),又是6的倍數(shù)的數(shù),也就是轉兩次的學生和一次都不轉的學生是最后面向老師的。
解答:從1到60中,4的倍數(shù)一共有:60÷4=15個,6的倍數(shù)一共有:60÷6=10個,既是4的倍數(shù)又是6的倍數(shù)有:60÷12=5個。一次都不轉的學生是:60-(15+10-5)=40個,轉兩次的學生有5個,所以面向老師的學生還有40+5=45個。
說明:也可以這樣想:最開始向后轉的學生(也就是背對老師的學生)有15人,然后共有10名報數(shù)是6的倍數(shù)的同學向后轉,其中:報12、24、36、48、60這5個人已經(jīng)向后轉了,又第二次向后轉,結果就又面對老師了,可是報6、18、30、42、54這5個人第一次向后轉,他們背對老師。因此仍然是有有15人背對老師,所以有:60-15=45人面向老師。
【370】李老師出了兩道題,全班40人中,第一道題有30人對,第2題有12人未做對,兩題都做對的有20人。請問:
(1)第2題對,但是第1題不對的有多少人?
(2)兩道題都不對的有幾個人?
分析:本題涉及以下幾類:(1)第1題對但第2題不對的人;(2)第2題對但第1題不對的人;(3)兩題都對的人;(4)兩題都不對的人;可用一個長方形表示全班的人,其內(nèi)畫兩個相交的圓,一個圓表示第1題對的人;另一個圓表示第2題對的人;兩圓相交的公共部分表示兩題都對的人;長方形內(nèi)、兩圓之外的部分表示兩題都不對的人,據(jù)此進行計算。
解答:用A表示“第1題對第2題不對的人數(shù)”;用B表示“第2題對第1題不對的人數(shù)”;用C表示“兩題都對的人數(shù)”;用D表示“兩題都不對的人數(shù)”;據(jù)題意A+B+C+D=40(1)
A+C=30(2)
A+D=12(3)
C=20(4)
比較(2)、(4),可得 A=10(5)
比較(3)、(5),可得D=2(6)
比較(1)、(4)、(5)、(6),可得B=8答:第2題對第1題不對的有8人,兩題都不對的有2人。說明:“兩題至少有1題做對的人數(shù)=第1題做對的人數(shù)+第2題做對的人數(shù)-兩題都做對的人數(shù)?!边@通常表示的是簡單的容斥原理。在解決這類問題時,也常常按例6的方法進行分類,這樣做思考起來較為簡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