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定義判斷:
這部分是變化最小的,題量也保持在10道。而出題的內容上由法律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,定義更與現實社會相關,比如考過的職業(yè)枯竭,職業(yè)社會化等。
例題:職業(yè)社會化是指個體按社會需要選擇職業(yè),掌握從事某種職業(yè)的知識和技能,以及從事某種職業(yè)后進行知識、技能更新再訓練的過程。
根據上述定義,下列屬于職業(yè)社會化的是:
A.食堂管理員張某看到很多領域急需翻譯人才,利用業(yè)余時間學習并取得翻譯資格證后到某公司任職
B.青年張某參軍后被分配至汽車班,學得精湛的修車技藝,退役后自己開了一間修理部
C.某公司會計李某熱愛廚藝,業(yè)余時間參加了一個培訓班,學習營養(yǎng)知識,提高烹飪技藝
D.下崗女工陳某在撫育孩子期間,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,后在朋友建議下開辦了一所幼兒園
【答案】A。解析:“職業(yè)社會化”這一定義的根本在于:根據社會需要選擇職業(yè)并掌握某種職業(yè)技能。A選項提到“很多領域急需翻譯人才”,這是社會需要,而食堂管理員張某從這一需要出發(fā),掌握翻譯技能并到某公司任職正好符合這一定義。B選項“張某參軍后被分配至汽車班”,并沒有提到“根據社會需要選擇職業(yè)”這一要點,故不選。C選項也沒有體現出“社會需要”,只是提到出于“熱愛”。D選項也沒有提到這一點。因此正確答案為A。
四、邏輯判斷
這個部分是重難點,也是拉開考生分數的部分。這部分題型如果細分的話會有十幾種。但我們要重點把握其考查趨勢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怎么考,或前些年考查的題型上。如真假題型基本不再考查,結論型翻譯型也少,重點是對論證型的掌握,其中又以削弱型為主。 現在的難點是往往兩個答案都有削弱作用,我們需要做出二級辨析,看哪個最削弱,這就加大了考查的難度。
例題:在一次考古發(fā)掘中,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(fā)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(音kuí,一種變體的龍文)陶片。對此,專家解釋說,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,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。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,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?
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(fā)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
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,沒有漏水、毀塌跡象
C并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,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
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
【答案】B。解析:削弱型題目。先找到題干的推理結論: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,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。要質疑它,結論已經是事實,即出現不符合時代的夔文,我們質疑的是陶片是被雨水等原因沖刷進來的,B項正好符合。A、C無關項,D項有一定程度的削弱,但不如B項強。
2“東胡林人”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文化遺址,在遺址中發(fā)現的人骨化石經鑒定屬兩個成年男性個體和一個少年女性個體。在少女遺骸的頸部位置有用小螺殼串制的項鏈,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鐲。這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,人類的審美意識已開始萌動。
以下哪項如果為真,最能削弱上述判斷?
A.新石器時代的飾品通常是石器
B.出土的項鏈和骨鐲都十分粗糙
C.項鏈和骨鐲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會地位
D.兩個成年男性遺骸的頸部有更大的項鏈
【答案】C。解析:削弱型題目。題干由“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發(fā)現的少女遺骸中有項鏈和骨鐲”得出“人類的審美意識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開始萌動”的結論。要削弱該結論,只要說明項鏈和骨鐲并不是審美意識的代表,而是表示社會地位,即C項削弱了題干中的結論。其他各項都屬于無關項,不能削弱題干結論。故答案選C。
以上 ,是對近兩年國考判斷推理典型真題的解析, 真正找到考查重點,找到考查難度,在備考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,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有限的時間中,學到更多的有用的東西。愿廣大考生備考順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