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公務員考試18000多個崗位10月14日正式公布,不少考生卻一片哀鳴。“18000個崗位啊,一個都不能報,今年崗位要求算是史上最嚴了吧!”記者查閱職位表也發(fā)現(xiàn),今年的崗位要求確實相當細致、嚴格,“苦差事”也相當多,這也讓眾多考生“知難而退”。(10月15日揚子晚報)
所謂的今年國考的“史上最嚴”,也不過是對可以報考人員“篩選”上的苛刻。譬如過去的“大一統(tǒng)”式的以文憑為報考條件的崗位越來越少,卻有絕大多數(shù)崗位以專業(yè)條件為限制。有些招考崗位備注中,竟然專門注明了“需常年出差”、“經常夜班”、“國家級貧困縣”等需求,這也就怪不得讓習慣于“有文憑就能參加考試”的考生們心里頓感“拔涼拔涼”的。但筆者以為這恰恰是社會進步和國考進步的表現(xiàn)。
社會分工日益細密,公務員崗位也不會例外,越來越強調專業(yè)色彩也是社會發(fā)展大勢所趨。國考開展十數(shù)年來,其考試考核機制從此前的“粗陋”型,日益變化為今天的“細密”型,從“稚嫩”的模式到今天的“成熟規(guī)范”,這是社會發(fā)展和國考發(fā)展的必然。
多年來的國考實踐證明,“兩次考試”――一次筆試、二次面試,其過于簡單的考核模式是存在天然缺陷的。簡單的兩次考試并無法真正識別考生今后適應崗位能力情況,也無法評估考生能否真正勝任崗位工作。而一個完全要求某某專業(yè)才能報考的報名條件,至少在報名之前就已經排除了部分專業(yè)不占優(yōu)勢的考生。這顯然更利于公務員崗位選拔最合適人才。
“史上最嚴”的本年國考,會直接讓一些貪圖安逸的考生望而卻步。有些崗位明確要求,“需服從二次分配”,那就有可能被二次分配到最艱苦的崗位,這個條件的提出符合中央有關方面基層選拔和鍛煉人才的目標。讓有吃苦準備的考生參與考試,讓抱有安逸想法和混日子打算的考生“走開”,也是公務員教育培養(yǎng)理念的進步。還有一個更大的進步在于,這樣的“史上最嚴”或能從根本上觸動教育機制的改革。“光有文憑沒水平”肯定今后不行了,光“能說會道”卻沒有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,可能連報告的機會也沒有了,部分光會“動筆”的“考碗一族”今后將不“靈光”了。這樣的“史上最嚴”所透露出來的選拔人才思路,或能促進僵化的教育機制和大學教育模式的改革。